什么是保存

在搜集的过程中,常遇有影片及与电影相关文物因长期未有妥善储存以致残缺不全。我们肩负保管及修复影片的重任,用科学方法管理藏品储存库,因应不同藏品的特性,对各个藏品库的温湿度有特定的规格。资料馆菲林储存库保持在摄氏 10 度以下及相对湿度 30-40%,而电影相关藏品储存库则保持在摄氏 16 度及相对湿度 50-55% 的低温低湿状态。
 
菲林储存库
菲林储存库

电影菲林修复

碍于各种环境因素,如气候炎热潮湿或过度使用,我们搜集回来的电影菲林往往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花痕
花痕
药膜脱落
药膜脱落
药膜溶解
药膜溶解
影像褪色
影像褪色
影像褪色
影像褪色
影像褪色
影片因不规则收缩而导致卷曲、齿孔距离不均,放映时画面晃动不定

状况检查

检查菲林
检查菲林
详细记录菲林技术数据
详细记录菲林技术数据
用放大镜仔细检视影像质素
用放大镜仔细检视影像质素

考证影片年份

安全片上的片边记号
安全片上的片边记号
硝酸片上的片边记号
硝酸片上的片边记号
透过对照菲林片边记号和菲林生产商的片边记号图表,可辨识菲林的出产年份。
 
例如上图硝酸片(NITRATE FILM)边缘的  显示该菲林生产于1941、1961或1981年。由于硝酸片自从1951年已停产,我们由片边记号「NITRATE FILM 」可推断它是出产于1941年的硝酸片。
EASTMAN KODAK DATE CODE CHART
资料来源:  https://www.filmpreservation.org/userfiles/image/PDFs/fpg_10.pdf

 

以收缩尺量度菲林收缩度
以收缩尺量度菲林收缩度
以声画编辑机检查菲林的声画质素
以声画编辑机检查菲林的声画质素

清洁及修补损坏

以清洁菲林专用的溶液仔细清洁菲林上的油垢、灰尘、残余化学物质等
清洁菲林

修补缺损片边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以菲林专用的胶纸修复齿孔损坏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以菲林专用的胶纸修补㓥开的菲林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以胶纸接片机修补不当的胶纸驳口

以胶纸接片机修补不当的胶纸驳口

电影菲林数码化

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载体是永久不变或可以永久存取的。所谓「保存」,意即把电影载体可能受到的耗损减到最低,确保影像及声音长久可用。就菲林而言,借着复制,可把不稳定片基的内容转移至成熟、可靠的数码载体。电影数码化有助于保存电影,因为往后我们只需存取数码电影档案作放映用途,电影菲林则可以安全地被保存于储存库内。


菲林扫瞄器
菲林扫瞄器

数码修复

随着科技发展,电影修复由光学修复演变至数码修复,带来种种挑战与机遇。早期的光学修复是透过菲林的剪接和黑房技术,在冲印新拷贝时调整颜色和减退部分花痕,能够改善的空间有限;现代的数码修复技术则先把菲林数码化,然后透过高效能影音工作软件,以状态较好的部分为基础去重建有破损的地方,能大幅度改善各种问题,在修复花痕、调色、除震、声轨修复等各方面,成效显著。我们修复影片的原则,是尽量复原影片当年上映时的质素,修正因影片变坏而造成的声/画问题,但影片原有的瑕疵则不会予以修正。由于菲林作为保存载体的技术较为成熟,我们按照国际电影资料馆联盟(FIAF)的建议,使用保存级别的菲林,将完成修复的影片复制成为声/画底片及正片拷贝。
花痕、雪花、路轨修复前(左)、后(右)
花痕、雪花、路轨修复前(左)、后(右)
画面霉渍及褪色修复前(左)、后(右)
画面霉渍及褪色修复前(左)、后(右)
影像调色前(左)、后(右)
影像调色前(左)、后(右)

电影相关藏品修复

各类文物都可能因为储存环境和使用方式而变坏或损耗,例如发霉、撕裂、缺损,我们会为受损文物进行状况检查、清洁和修复。

常见问题

影音物料上的霉菌
影音物料上的霉菌
录影带磁带损坏
录影带磁带损坏
纸品撕裂
纸品撕裂
使用胶纸不当地修补破损
使用胶纸不当地修补破损
缺损
缺损
书脊断裂
书脊断裂

修复工作

接合录影带里撕裂的磁带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清除旧胶纸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清理残留的胶纸渍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清洁并修复分离的组件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虫蛀衣物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纸品缺损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为纸品加固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前
修复后
修复后

修复故事

我们自 2011 年已开始全面采用数码技术修复影片,包括《彩色青春》(1966)、 《黄飞鸿正传》(1949)、《黄飞鸿传下集大结局》(1949)、《苦儿流浪记》(1960)、《天上人间》(1941)、《疯劫》(1979)、《正德皇夜探龙凤店》(1958)、《蝶影红梨记》(1959)、《挣扎》(1933)、《忠烈图》(1975)等。
 
部分「修复珍藏」电影光碟 ,于资料馆及各大书店有售。
 

《孔夫子》(1940)

《孔夫子》(1940)

我们搜集到的《孔夫子》(1940)影片底片及声片,除了部分声片已经遗失外,硝酸片纤维分解令菲林变坏及严重收缩,导致部分声片黏连,无法打开。

 

影⽚片严重变坏,硝酸纤维分解导致影⽚片黏连⽽不能打开
影⽚片严重变坏,硝酸纤维分解导致影⽚片黏连⽽不能打开
 

第一期修复工作(2008年)

 
硝酸片非常易燃,甚至有自燃的危险,从五十年代起已不再生产及采用,因此我们必须尽快把内容翻印在比较稳定及安全的聚酯片上,以作保存。 《孔夫子》的硝酸片驳口非常罕见,差不多每一个转场的驳口处都有数层菲林叠在一起。进行影像复制之前,所有驳口都经过重新检查,当中大部分均须重新接驳,以防驳口在复制过程中松脱,这些步骤可防止菲林在通过印片机时受到进一步的破坏。接着是彻底清洁菲林,务求令印片过程顺利并提高画质。因菲林已变坏,收缩情况相当严重,一般印片机不能处理此片,故我们选用了链齿经过特别设计的印片机,务求安全地翻印影像。同时,为减低片基花痕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全浸式湿印片技术翻印新片,新印了一条翻子和一条底片。
 
由于声片严重变坏,菲林多处黏连,部分黏连的地方已经无法修复,我们须把声片余下的部分输入电脑,利用数码技术降低噪音,提高讯噪比,改正声调并调整声音的播放速度,再转录成一条新的声片。
 
我们把新印的底片及声片同步化,并印制了两个新拷贝,分别作保存及放映用途。
 

第二期修复工作(2009年)

 
2009年,我们为余下的碎片进行菲林状况检查,发现碎片正片上有「1947」的记号,从而推断它们是来自1948年重新发行的正片,也很可能是1948年重新发行时被删剪掉的片段。而我们在2008年公映的第一期修复版,就是1948年重新发行的版本。
 
《孔夫子》于1940年底在上海首映前曾出版特刊。资深文化工作者古兆申博士根据其中的〈孔夫子影片说明书〉,为安插碎片的位置提供初步建议;再经过我们的进一步研究,还有导演及影评人舒琪先生提供的专业意见,确定了安插碎片的位置。由于1947年的碎片正片并不是第一代冲印,所以影像质素较差,必须先进行数码修复提高影像质素,才可插回长片中。结果,我们为四段共约九分钟的碎片进行数码修复,并将它们安插回原来的位置。
 
数码修复前(左)、后(右)
数码修复前(左)、后(右)

《彩色青春》(1966)

彩色青春双碟盒装DVD
1995年,我们在即将清拆的北角国都戏院找到《彩色青春》的底片、声片及拷贝,可惜大部分菲林已经损坏,只剩下一套共九本、长约87分钟的底片及声片,质素尚可用作修复。
 

第一期修复工作(2011年)

 
不过,这套菲林并非全无问题。首先,底片出现了醋酸症候群。因为当时制造菲林的片基物料是醋酸纤维,一旦保存失当变坏,菲林便会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产生化学变化,释出醋酸。从菲林中释放出来的醋酸亦会损害菲林上的色素,引致褪色或变色。醋酸症候群也会导致菲林收缩,而菲林各部分变差程度不同,亦造成了变形。另一问题是菲林软化及变得黏稠,例如收回来的底片中有一卷声片已黏连在一起,无法打开,以致影片失去部分声轨,变成有画面而没有声音。再者,声片变坏收缩,亦会引致声画不同步的情况。其他问题还有两段菲林交接位置较多出现画面闪烁,菲林收缩令齿孔距离不均而引致画面晃动,以及影像上出现斑点等。犹幸底片本身因使用的次数较少,只有小量的刮花现象。

不规则收缩导致菲林片卷曲
不规则收缩导致菲林片卷曲
褪了色的影像底片(左)。通过检视底片的正影像(右),我们得知它的颜色。
褪了色的影像底片(左)。通过检视底片的正影像(右),我们得知它的颜色。

我们首先将底片清洁干净,并进行初步的修复工作,得出一套较完整的底片,用作冲印测试拷贝,重现影片影像,以便评估底片变色的程度,再决定如何矫正。接着,利用影片扫描器将影片上的资料转化成2K解析度的数码影像资料,以便进行数码修复,减轻影像闪烁、晃动的情况,并去除斑点及修正颜色。完成后,再利用数码技术修正声画不同步的问题。数码修复后的影片,色调鲜明、影像清晰、对比分明,重现了六十年代歌舞片的感觉。
 

第二期修复工作(2015年)

 
《彩色青春》修复版于2011年在香港文化中心放映后,一位热心观众慷慨借出一盒比第一期修复版本长约22分钟的录影带。经过研究后,我们决定加入相关片段至修复版本中,令影片更加完整。
 
源自录影带的影像,不但画面解析度较低,杂讯亦多。最大的问题是影像颜色与菲林影片的色彩不同,因此修复的首要任务是尽量令两者色调一致,以免过场时差别太大。此外,影像来源是录自电视节目的影带,影音资料经过多次格式转换及压缩后已大量流失,画质与菲林影片相比差距甚远。我们须利用数码技术为影像增线,尽量提高其解析度,以配合已修复的菲林影片版本。其他工序包括去除录影带影像杂讯,减少俗称「飞针」及「色斑」的情况,并调整影带的音质及音量等。
 
录影带的原影像(左)、经调色及去除杂讯后的数码影像(右)
录影带的原影像(左)、经调色及去除杂讯后的数码影像(右)

《疯劫》(1979)

疯劫蓝光碟再版
《疯劫》(1979)是香港新浪潮电影的重要作品之一,也是许鞍华导演进军影坛的首作。由于我们收藏的彩色醋酸翻底片欠缺片头和结尾部分,声片亦已散佚,在修复工作开始前,我们要预备其他原材料补足缺失,当中包括一盒VHS录影带作为声音档案的主要来源,以及补足了片头和结尾画面缺失部分的一盒Betacam SP 录影带。
 

影像修复

 
这套翻底片的整体状况不算太差,尽管部分菲林已变坏和破损,令画面出现褪色、晃动、抖动、霉渍、刮痕和斑点。画面严重晃动和发霉的部分,须以人手借助数码技术逐格仔细修复。另一项工作则是有字幕的画面的抖动情况,其中几个比较阴暗的场面,修复人员决定保留原有画面的抖动,好让这些部分与其他有字幕的画面比较一致,令字幕看起来较为稳定。由于这些场面比较阴暗,观众不易察觉画面的抖动。

影像调色前(左)、后(右)
影像调色前(左)、后(右)

声画同步与声音修复

 
修复版的声音源自一盒单声轨录影带。由于VHS录影带与菲林影片的格数规格不同,前者每秒25格,后者每秒24格,录影带的声音档须转换成每秒24格,再套进画面。即使如此,部分声画仍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因此进行声画同步时,必须配合演员口型作出微调,确保每一句对白放回原位,声效与画面完全同步。声音工程师更从Betacam SP录影带中抽取两个字的声轨,以填补VHS录影带欠缺的声音。

声轨修复前(左)、后(右)
声轨修复前(左)、后(右)

单声轨录影带的声音质素也未如理想。除去杂音后,由于缺乏高频谐音,我们必须调整频率。完成声音修复后,声轨须于杜比立体声录音室重录一次,以切合现今电影院的标准。


《蝶影红梨记》(1959)修复特辑

《蝶影红梨记》(1959)修复特辑

穿.越.时代古装篇 ── 搜集、修复、展示(2017)

穿.越.时代古装篇 ── 搜集、修复、展示(2017)

《忠烈图》(1975)修复特辑

《忠烈图》(1975)修复特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