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十年代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展覽特刊

前言

戰後人口暴增,五十年代是民生艱困的時期,也是從貧困落後步向工商業化的時期。六十年代經濟有所好轉,歐、美、日生活方式與流行文化大舉入侵,青少年一代以洋化為時麾,生活方式又朝着西化潮流有所轉變。本地電影既讓我們看到香港人衣、食、住、行的特色,也帶領潮流加快轉變,實在是研究香港本土文化與民生狀況的生動資料。

本次展覽說不上是什麼整體深入的研究,毋寧是對五十、六十年代生活方式、面貌一次偏重感性的活潑的展現。我們嘗試用大量電影劇照、場景圖片和一些影片片段活生地突顯當時生活上的某些特色,讓觀者在懷舊之餘,對當年的民生、文化也有所認識。

在籌劃這個展覽時,得到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院長郭少棠教授和他的一群學生協助良多。事實上,郭教授在去年秋季開設了一個與五十、六十年代社區生活有關的課程,利用香港電影資料館的一些粵語片影像資料作為教材,鼓勵學生通過這些影像資料做分析、研究、撰寫論文(其中部份摘錄於本刊),並參與、協助本次展覽的圖片選輯工作。類此的合作,雖是首次,但別具意義,值得試行下去。

在此我得感謝協助籌辦是次展覽的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部份師生,和所有曾協助本次展覽的同事、朋友。

香港電影資料館節目策劃
羅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