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電影溯源
這本論文集取名《中國電影溯源》,顧名思義,就是要尋找我們電影的「祖宗」,回到源頭上去。第一部分「中國電影源頭」,是切切實實的追根溯源之旅,從「中國第一」到「香港第一」,作者們從史料出發,試圖解拆電影史上經典之成為經典的背後故事與意義。第二部分「工業與藝術」,除了從史料堆裡挖掘並呈現早期中國電影的面貌,也從理論層面上去思考中國電影在觀念與藝術形式上的初始狀態。
隨書的光碟分中、英文兩部分收錄重要資料──中文部分關乎源頭討論,英文部分的文獻則是有關來華開拓電影事業的班傑明布拉斯基(Benjamin Brodsky)的研究。
全書266頁(附資料彙編光碟),2011年出版,每本定價港幣105元。(黃愛玲主編)
ISBN 978-962-8050-60-4
目錄
I 中國電影源頭
中國第一?《難夫難妻》與它的「經典化」 黃雪蕾
再論香港電影的起源──探研布拉斯基、萬維沙、黎氏兄弟以及早期香港電影研究的一些問題 羅卡
探求早期香港影史謎團之路徑 周承人、李以莊
《偷燒鴨》:傳說與考證 黃愛玲、藍天雲
布拉斯基的傳奇經歷 法蘭賓
布拉斯基與早期跨太平洋電影──千絲萬縷的連繫與編史 雷蒙娜柯理
軼事與電影史:中國早期電影與布拉斯基的再協議 廖金鳳
十九世紀末電影人在台灣、香港、日本、中國與中南半島間的(可能)流動 李道明
II 工業與藝術
中國早期電影的發展歷程與近代中國的民族主義──以1920年代中國電影為中心的研究 汪朝光
中國早期電影公司的發展模式和經營問題 李培德
從外來語到類型概念:「文藝」在早期電影的義涵與應用 葉月瑜
「影戲」與「非影戲」──早期中國電影的電影語言演進 盧偉力
侯曜、格里菲斯「熱」與中國早期通俗劇的文化生態 張真
默片時代的「配音」與「配樂」 張偉、嚴潔瓊
電影與腦:主體意識的現代建構──以周瘦鵑《紅顏知己》為中心 陳建華
附錄:資料彙編光碟
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