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實相生 — 戲曲電影尋珍
簡介
戲曲藝術源遠流長,承載着唱、做、念、打的各式變化,更由於中國幅源廣闊,在歷史洪流中,不同腔調及劇種繁衍不息,各地老倌精研細琢,推陳出新,蔚為奇觀。
戲曲電影是相對近百年的產物,⽽戲曲與電影的互動⾃電影拓荒之年已存在,但⽤光影器材調度去掌握戲曲的神髓卻談何容易!及⾄上世紀五、六⼗年代,兩者的互動和磨合漸入佳境,戲曲表演的虛擬性,與電影傾向摹真的美學取向,相滅相⽣,此消彼長,創意無限,電影已不再只滿⾜於紀錄保存,⽽是更進取的運⽤時空、景深和⾊彩氣氛,把戲曲電影的藝術再度提昇!
是次戲曲影展,以虛實相⽣為題旨,希望探索電影在拍攝舞台作品時所⽤的不同程度的虛實作法。放映得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多⽅配合和⽀持,以1954年第⼀部國產彩⾊越劇藝術片《梁⼭伯與祝英台》打開頭炮,再挑選了由京劇奇才李少春、杜近芳等主演的《野豬林》(1962)、新進導演黎濤執導的京劇《⽩蛇傳》(2006)和秦腔《鎖麟囊》(2011)。黎濤導演更將親臨香港和⼤家分享拍攝戲曲電影的點滴。以茲比較的有楊凡導演的崑曲電影《鳳冠情事》(2003)及夏夢反串風流才⼦的越劇《王老虎搶親》(1960)。
為響應⼀年⼀度的粵劇⽇,本館特於11⽉30⽇選映三部粵劇經典,都是上世紀五、六⼗年代難得把電影和戲曲結合得上佳的作品。計有⾺師曾、紅線女主演的《搜書院》(1957);吳君麗和羅劍郎主演的《龍虎關前烈女魂》(1960)和任姐與靚次伯⼤⾾功架的《⼤紅袍》(1965)。
籌辦本節⽬期間,得古兆申老師在策展⽅向和參考資料上多番提點指導,特此謹致謝忱!
本節⽬內容並不反映主辦機構的意⾒。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