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典藏文學電影巡禮──續篇

上海典藏文學電影巡禮──續篇

簡介

自二十世紀初電影技術傳入中國以來,上海作為最早發展的現代化商業都會,一直是中國電影重鎮。香港電影的發展,亦曾得力於大批由上海南來影人的貢獻。到了戰後,上海繼續在內地電影業發揮重要角色。194911月,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逐步發展成內地重要電影基地之一。此後七十多年,上海電影製片廠製作了大量優秀的電影作品,在國內外均獲頒不少獎項,並贏得廣泛迴響。

是次放映節目是從上海電影製片廠歷年芸芸出品中,擷選出四部來自不同年代,題材與風格各異的文學改編電影。年代較早的《阿詩瑪》(1964),是中國首部大型彩色闊銀幕立體聲音樂歌舞片,意義非凡。演而優則導的劉瓊,通過大量資料搜集與田野調查,將雲南彝族撒尼人的同名敍事長詩,改編成反抗壓逼的愛情悲劇,連場精彩的民族歌舞場面,教人目不暇給。到了八十年代,資深導演謝晉執導的《牧馬人》(1982),將著名作家張賢亮的傷痕文學《靈與肉》搬上銀幕,以靈活的電影語言與鏡頭,細膩描繪知識份子下放西北草原後的心路歷程,展現出純樸無私的家國情懷,感動人心。

《青春萬歲》(1983)改編自當代作家王蒙早期創作的長篇小說,以五十年代初期為背景,聚焦一群北京中學畢業班女生的校園生活,女導演黃蜀芹以女性的敏感筆觸,勾勒少女在新舊時代交替下的成長心事,有笑有淚。同為女性導演的作品,史蜀君執導的《庭院深深》(上、下集)(1989)搬演當時深受內地讀者歡迎、著名作家瓊瑤的名作,透過現在與過去時空交錯的敍事手法,刻畫出年輕人如何掙脫封建道德規範的束縛,追求個性與戀愛自由。

這是繼2021年「上海典藏文學電影巡禮」後,香港電影資料館再次與上海電影博物館、上海電影資料館合辦的節目,在此衷心感謝兩大機構的鼎力支持,並提供放映物料及相關劇照,促成是次放映,讓觀眾欣賞來自上海的電影如何以影像演繹不同類型的文學作品。

合辦: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

 香港電影資料館


Shanghai Film Museum




本節目內容並不反映主辦機構的意見。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目的權利。

 

 

電影放映

放映時間表

票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