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早場:千縷紅線牽銀影──紅線女紀念展

特別早場:千縷紅線牽銀影──紅線女紀念展

簡介

以唐傳奇的美艷俠女為藝名,粵劇藝術家紅線女 (1927 – 2013)一生經歷幾許政治和藝術變革,譜寫現代傳奇。

抗戰前夕,才十歲的女孩鄺健廉跟隨舅母,粵劇名旦何芙蓮落班學戲,藝名小燕紅;十三歲,名伶靚少鳳為她改名為「紅線女」。為避戰火,她隨各劇團在內地流轉,磨練演技,成為正印花旦,其間邂逅粵劇泰斗馬師曾。 戰後回港,「馬紅」夫妻配飲譽粵劇界,獨樹一格的「女腔」於焉成形。

1947年,女姐嘗試拍攝電影《藕斷絲連》及《我為卿狂》。女姐年方雙十已成大老倌,台下的她青春俏麗,可謂天之驕女。儘管出身於戲曲,女姐在銀幕上卻展現劃時代的演繹:不論時尚女性、薄命紅顏、慈母賢妻,既蘊含傳統女性的溫柔賢慧,面對困扼,則果斷剛毅,流露堅毅不屈的志氣。她含蓄而動人的演繹,成就一幕幕詩意的經典粵語片鏡頭。

1955年,女姐毅然偕馬師曾回到內地,領導「廣東粵劇團」,致力推廣和變革粵劇藝術。捱過艱辛的火紅年代,浴火重生的女姐以「南國紅豆」美名廣受讚譽;粵劇從地方戲曲,昇華成國家重點培育的傳統藝術,女姐可謂居功至偉。

1985年,亞洲協會表演藝術中心頒贈傑出藝人獎;聯合國交響樂協會授予傑出藝術獎,此後女姐在國內外多次獲頒藝術獎項。1998年,廣州市政府興建紅線女藝術中心。

從紅線到紅豆,紅顏到白頭,時局動盪的洗練和堅毅的精神成就一代藝術家;女姐的一生,也正是政治、粵劇、電影歷史的印證。女姐在2013年12月8日於廣州辭世,香港電影資料館謹以此節目向女姐致敬。

本節目內容並不反映主辦機構的意見。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目的權利。

 

 

電影放映

放映時間表

票務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