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艺到科技──香港电影的技术进程

前言

不必讳言,从二十世纪初到六十年代,香港电影可说是处於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大环境下成长的──市场的狭小与不稳定,制作经费与日程的紧绌,使得大部份港片不得不因陋就简。直到七十年代,片厂制度行之有成,海外市场逐步打开,港片的制作技术素质才普遍有所提高。到八十年代,则由於港片的丰收(票房收入与艺术成就两皆如此),制作经费大增,港片又有较多资源认真地引进外国技术,并与本土特色结合,形成技术上全面现代化,而与国际接轨的局面。

然而我们亦不必为过去几十年的小本艰苦经营而惭愧,反而要为此而庆幸,香港多年来以人力密集补器械之不足,逐渐竟然发展出一种着重手艺与变通,即所谓心灵手巧的传统。最显而易见的是功夫片∕武侠片的成就;正由於大量幕前幕后人员的努力,靠长期体能、身手的训练,结合灵活变通的动作设计,创造出一套富於香港本土特色的拍制方式。

而即使在八、九十年代,大量外国视觉特技引进之后,港片受国际重视和华人喜爱的,依然是那独特的、依靠人手一点一滴汇成的动作设计∕美术设计,而非高科技的电脑视觉效果。

今次展览,正是沿这一主题、方向,希望能以较为感性的方式,展示香港电影从手工艺演进到现代化,又从人力密集的工业进入手艺结合先进技术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香港电影渐次形成其东方美艺特色。

我们也尝试重造五、六十年代著名武侠片中的巨型模型,展示当年的特技手艺精神所在,又以互动游戏说明当年和现在都乐於使用的「蓝布景」特技,并在展场上采用多媒体(影音、图像、文字并用)使整个展览能寓教育於娱乐。至於成效如何,有待业内人士、评论界、文化界和观众的意见、批评指正。在此,谨向所有曾协助本次展览的专家、前辈、朋友和日以继夜工作的同事、制作与设计人员深深致谢。

节目策划
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