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粤语片红星》展览特刊

序言

第廿届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回顾部份,今年的专题是:躁动的一代:六十年代粤片新星。这次专题的主要内涵自然是介绍六十年代的粤语片新星。
 
六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史上出产故事片最多的年代。六十年代香港一共出产了超过二千二百部故事片,其中粤语片占一千五百五十二部。六十年代粤语片的平均年产量超过一百五十部,其中一九六一年年产二百一十一部,是粤语片年产量最多的一年。
 
故事片产量多,自然需要演员多,因此六十年代粤语片的新星也特别多。
 
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回顾专题部份,每年选出来欣赏回顾的优秀旧片数量有限(不超过四十部),因此能介绍的六十年代新星也有限。
 
为了配合上述专题的介绍,为了让观众对六十年代粤语片新星增多和加深认识,香港电影资料馆决定在第廿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在大会堂低座展览厅,举办一个六十年代粤语片红星展览。
 
为什么不叫新星展览」而叫「 红星展览呢?因为六十年代的新星太多,限于地方和篇幅,只能介绍新星中的红星,和六十年代前已经是电影演员,但在六十年代才大红大紫的红星。
 
何谓红星?即是这个电影演员,几乎无人不识,甚至家喻户晓的。
 
六十年代的粤语片红星很多,怎样界定谁是红星?在六十年代内冒起的新星,瞬即成为红星的,自然是六十年代的红星,例如苗金凤、白茵、吕奇、邓光荣等。可是不少在六十年代走红的红星,很多都是早在五十年代,甚至四十年代就已当电影演员的,这样又如何界定他们是不是六十年代的红星?这是我们举办这个展览所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对早在五十年代已经从影,而在六十年代大红大紫的明星,作出他们的电影作品年表,看看他们一共主演过多少部影片,五十年代主演了多少部,六十年代又主演了多少部,那一个年代主演得比较多,那一年代的作品比较叫好又叫座,经过这样的研究和分析,我们才决定那一个是六十年代的红星,那一个不是。
 
初时,我们以为谢贤、胡枫、林家声、林凤、嘉玲、南红等,都不是六十年代的红星,后来经过研究分析,才知道他们实在是六十年代的红星,因为他们在六十年代主演的影片最多,叫好叫座的电影也多在六十年代面世。
 
限于这次展览的地方不大,限于这次展览特刊的篇幅不多,我们究竟可以介绍多少个六十年代的粤语片红星呢?这是我们举办这次展览所遇到的第二个问题。
 
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计算,我们知道我们只能介绍廿七位红星。六十年代粤语片红星何止廿七位?因此我们选了又选,比较又比较,最后才决定介绍下面的廿七人。他们是影星廿三人,男的十一位,包括谢贤、胡枫、张英才、周骢、江汉、龙刚、朱江、吕奇、曾江、谭炳文和邓光荣。女的十二位,包括林凤、南红、嘉玲、江雪、夏萍、丁莹、白茵、苗金凤、雪妮、陈宝珠、萧芳芳和薛家燕。伶星二人(林家声和吴君丽),童星二人(冯宝宝和王爱明)。很明显,有不少六十年代的粤片红星不能不割爱,不能在这次展览中介绍,这是我们感到遗憾的事情。
 
介绍名单选定了,我们又研究如何去介绍,这是我们举办这次展览遇到的第三个问题。
 
我们知道,限于篇幅,介绍要精简,要扼要。
 
经过思考,我们决定对每一位红星,用下列三种方法去介绍:
 
一是用文字
我们替每位红星写一个小传。
 
一是用图片
我们用照片和剧照,尽可能包括他的个人照片,从影第一部影片剧照,当主角的第一部影片剧照,成名作的剧照,得奖作的剧照,近作的剧照和他的名作的剧照等,张数由六张到十八张,视乎他主演的影片数量的多寡和我们搜集得多少来决定。
 
一是用实物
包括他得到的奖品、戏服、他写的字画、唱片和有关他的书刊等。
 
决定了如何介绍后,为了介绍得准确和适当,为了得到更多的展品,我们决定向每一位在香港可以找到的、要介绍的红星、逐一拜访他们。
 
拜访他们时,我们先送上我们整理好的他们的电影作品年表,请他们选出十二至十六部,他们认为满意和喜欢的作品,包括处女作、成名作、得奖作、名作和近作等。然后再请他们尽可能借出他们珍藏的,可以借出来展览的物品,有如奖座、戏服、唱片、剧照等。
 
我们一共拜访过十五位将要介绍的红星,包括谢贤、胡枫、张英才、周骢、江汉、林家声、谭炳文、南红、萧芳芳、白茵、薛家燕、冯宝宝、王爱明等,还意外地访问到已经移民外国,刚好最近回港的雪妮和陈宝珠,蒙他们大力支持,认真选出十二至十六部他们认同的作品。他们还慷慨地借出他们宝贵的珍藏,特别是萧芳芳、王爱明、薛家燕、冯宝宝、南红、白茵、胡枫、林家声、陈宝珠和谢贤。其中值得特别一提的是,林家声先生特从加拿大遣专使,送来他获得的珍贵的银纸牌和银纸花,谢贤先生从加拿大速递来他保存的宝贵的电影剧照和海报等。
 
在他们借出来展览的珍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有南红小姐在外国获得的美钞做的折扇、薛家燕小姐在星马获得的金牌和大奖座、萧芳芳小姐在「柏林影展」取得的「 银熊奖」、「 声迷具乐部借出的银纸折成的会徽等。对他们的大力支持,我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还值得一提的是,每位红星的处女作和近作,有他们在其中的剧照相当难找,幸得谢柏强先生、舒琪先生、徐克电影工作室、超艺国际娱乐有限公司、邱良先生、卢子英先生、黎杰先生等大力支持,才能获得,我们在此表示感谢。
 
感到遗憾的是有些展品,例如林家声先生借出的银纸牌,陈宝珠小姐借出的唱片等,在这次展览特刊付印前仍未收到,因此在特刊上欠缺了它们的照片。
 
为了增进大家对六十年代粤语片明星的认识,我们邀请了香港著名的电影文化界人士石琪先生、吴昊先生,替我们这本特刊,各自撰写了一篇有关六十年代粤语片明星的文章。石琪先生和吴昊先生在百忙中能依我们所请,我们表示感谢。
 
最后,对所有帮助和支持过这次六十年代粤语片红星展览和这本展览特刊的朋友,再次表示衷心的感谢。
 
香港电影资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