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影人口述历史丛书之四:王天林

前言

爱看香港电影的年轻人,大抵都会对杜琪峯《黑社会》(2005)里那位甚有份量的邓伯印象深刻;在社团两代权力转移你死我活的角力中,他不动如山:枝(龙头)棍有成百年(历史),几十个办事人经过手,冇咗,成个字头都冇晒面。他,就是王天林。

王天林1928年生于上海,小学毕业后随叔父王鹏翼来港,升读初中,念了不及一个学期就因太平洋战争爆发,返回内地逃难,从桂林徒步辗转走到贵阳。王鹏翼是电影界前辈,天林叔因着他的关系,踏入了电影圈,第一份工作是在贵阳大戏院当带位员。还记得那时八大公司有部叫《出水芙蓉》(Bathing Beauty1944)的戏最威风……戏院生意十分好……我还要站在入口处拿着刺刀来维持秩序,真吓人!说起少年时的种种,天林叔道来娓娓动听,犹如说着他人的故事,落在我们耳里,都变成了传奇。

战后,天林叔再次踏足香江,从冲印、录音、场记、副导演到导演,从粤语片、潮、厦语片到国语片,从神怪武侠、歌唱、轻喜剧到文艺,从大银幕到小荧幕,他见证了大半个世纪香港电影甚至电视广播的种种变化。1997年,香港电影资料馆第一次为天林叔做口述历史访问,从他的出身、家庭、逃难等战前经历谈起,以至他如何踏进电影圈,其后又转投新兴的电视广播行业,相当全面地勾勒了他生平事业上的重要发展。2001年,为了筹办国泰电影回顾展和出版《国泰故事》一书,我们再次登门造访,是次访谈主要围绕着他在电懋/国泰那段时期的经历。五、六十年代,他是电懋三大导演之一,其他两位是易文和唐煌;直到今天,大家还对他的《家有喜事》(1959)、《野玫瑰之恋》(1960)和《南北和》系列(1961-64)等电懋经典津津乐道。去年11月,我们再访天林叔,这回他集中忆述电视时期的经历;即使不是标准电视迷,大抵也哼得出几句仙杜拉主唱的《啼笑因缘》电视剧主题曲吧。这本以天林叔的口述历史材料为主的书,就是从这三次访谈中整理出有关的内容。

林德禄、林岭东和杜琪峯,都曾当过天林叔无线时期的副导演,他们迄今仍尊称他为师傅;儿子王晶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也踏入了电影圈,并且为父亲编写过电视剧。其后,徒弟和儿子都各自在香港电影里发展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的访谈见证了本地影圈里的承传故事。

1975年和198689年间,天林叔为《香港电视》撰写专栏,我们选辑了其中75篇文章,大都是天林叔以过来人身份,忆述战后香港影坛的种种,难能可贵而读来又饶有趣味。此外,罗卡先生的〈解读王天林──言象、人象、事象〉一文,以本书中的口述历史材料为主,辅以个人的观察与思考,勾勒出王天林在香港电影里的位置,可视为本书的导读。曾在无线电线与王天林共事的刘天赐先生,以行内人谈行内事,扼要地阐述了天林叔对长篇电视武侠剧集的开创性贡献。

感谢每一位为这本书提供过协助的朋友,特别感谢天林叔,对我们贪得无厌的提问知无不言,令到访谈温煦丰盛。

 
黄爱玲、盛安琪
2007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