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放映

梨影交融

三十年代电影有声技术传入中国,电影监制邵醉翁看到市场潜力,与梨园其中一位改革者薛觉先合作,把觉先声剧团的西式时装戏宝《白金龙》(1933)搬上银幕,成为最早的粤语有声片之一,影片卖座空前,风行省港星马各地。在商言商的电影人纷纷邀请梨园中人合作,而梨园中人亦乐于借助电影推广粤剧及作改革尝试,把不少粤剧元素带进电影,为后来的粤语歌唱片、粤剧片奠下基础。

奇幻先锋

电影的娱乐性与艺术性常被理解为冲突的两面,例如在三、四十年代甚为流行的各类神怪片,被视为败怀风气、误人迷信的低劣题材,但当中其实也有些反迷信、导人向善和励志的创意佳作,运用摄影及冲印技术突破现实限制,带领观走进电影独有的奇幻世界,为后来者示范电影里各种天马行空的可能性。

通俗文学

文学改编一直是电影创作一个主流形式,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改编电影主要取材自严肃的经典巨著,如曹雪芹《红楼梦》、易卜生《玩偶之家》等,后来随着娱乐需求增加,没有深奥大道理、通俗易明的作品更受欢迎。在早期的文学界有几位作家,以生活化的笔触、富娱乐性的情节吸引无数读者,四出改编自他们作品的电影有幸被保存下来,其中两位更参与了电影编剧的工作。

回应国防

自九一八事变起,全国抗日情绪高涨,文艺界发起国防文艺运动,国防文学、国防戏剧、国防音乐纷纷出现,电影界亦成立电影救国会,摄制大量国防电影。香港影人亦踊跃响应,于国防电影运动期间出产的国防片,甚至比内地多出约三倍,而香港远离内地政治中心,华洋杂处的多元环境,亦使香港的国防片多了一份作者的个人表达。

左翼美学

「左翼」原指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期间,坐在议会左侧的议员,他们反对专制、支持平等,渐渐与坐在右边的教会代表、贵族阶级等保守势力形成对立,令后来广义的「左翼」包括反资本反剥削,提倡平等自由等意识形态。三、四十年代的知识份子多受西方思潮影响,在新旧文化冲击之下,积极透过电影画面的逼真性,揭露社会的不公、权贵的丑恶,歌颂劳动阶层的贡献,成为左翼电影的起源。

女权意识

「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在今天普遍被视为理所当然,但其实在三、四十年代两女共侍一夫的情况还是很普遍,可见争取男女平等是一条十分漫长的道路。自五四运动起,女权意识开始走到幕前,不单文学上有女性主义的书写,在电影里亦有不少故事表达着对封建男性价值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