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畫早晨 ── 馬師曾一百二十歲誕辰紀念

影畫早晨 ── 馬師曾一百二十歲誕辰紀念

簡介

三十年代與薛覺先(1904-1956)展開「薛馬爭雄」的馬師曾(1900-1964),既與薛氏同是一代粵劇大師,也是伶影雙棲的傑出藝人。馬師曾對粵劇貢獻良多,而他一生充滿起落,豐富的人生閱歷增加演繹不同社會階層人物的真實感。

資料館特意挑選十八齣電影,以紀念這位大師誕辰120周年。「千人千面」展示他扮演不同角色的多樣性、「丑中有生」印證他在電影裡運用粵劇「丑」與「生」兩種行當的表演模式、「繞樑千古」讓觀眾一再回味他獨特的唱腔。


馬師曾小傳

馬師曾於1900年4月2日在廣東省順德的一個書香世家出生,早年在武昌的「兩湖大學堂」就讀四年,為日後從事編劇打好了基礎。其後在廣州唸中學時,經常參與「文明戲」(即「白話劇」)演出,同時愛上了粵劇。畢業後,他不幸被賣身到戲館及新加坡的戲班,擔當梅香、堂旦等最低等的角色。其後,以「流浪者」的身分輾轉從事多種行業,包括教師、店員、車伕、賣膏藥、礦工,甚至曾當上殯儀館的屍體看守員。

1924年,馬師曾參與「人壽年劇團」《苦鳳鶯憐》的演出時,既融會了差利卓別靈(Charlie Chaplin,1889-1977)的詼諧身段,也創造了獨特的「乞兒腔」。與薛覺先一樣,馬氏擅長以「文武丑」的跨行當藝術演繹粵劇和電影的男主角。

1925年,馬師曾自組「大羅天劇團」,演出了《賊王子》等不少名劇。1933年,他組「太平劇團」,與當時炙手可熱的薛覺先展開「薛馬爭雄」,直至1941年底香港淪陷。這段期間,他的粵劇名作大多拍成電影,有《野花香》(1935、1950)、《賊王子》(1939、 1958)和《冷面皇夫》(1940)。

1942年,馬師曾從香港逃難到廣東省湛江,後來在廣西多地演出,期間與紅線女(1925-2013)結成夫婦。1946年,二人返回香港,繼續從事粵劇和電影事業。這時期馬氏有《我為卿狂》(1946,唐滌生編劇)等粵劇作品及電影作品無數,包括《苦鳳鶯憐》(1941)、《我為卿狂》(1947)、《審死官》(1948)、《刁蠻宮主》(1948)等。1955年,馬、紅二人離異,同年先後定居廣州。1964年4月21日,因喉癌病逝於北京。

馬師曾一生參演了四百三十多個粵劇劇目和拍攝了五十多齣電影,其中大部分是粵劇電影,也有由「中聯電影企業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如《大雷雨》(1954)、《父母心》(1955)等,使這位大師的音容和藝術得以長留世間。

為讓觀眾更全面地認識這位粵劇大師,資料館於一樓大堂舉行展覽,回顧他的演藝事業,以及重溫他戲裡戲外的軼事。

 

本節目內容並不反映主辦機構的意見。如遇特殊情況,主辦機構保留更換節目的權利。

 

電影放映

放映時間表

票務詳情